请问车后面形成了真空区,灰尘又是如何堆积上去的呢?运动机理是怎样的?有没有具体分析积灰这方面的文献呢?
chenzhuo8059737
帖子
-
今天公众号推送的三厢车雨刮器问题 -
谁杀死了中国的27岁CFDer写的时候并没想那么多,只是想做个搞笑轻松的文章,但到了第4部分谁杀死了未来这里,就很难搞笑了。原文用的 “房和车子杀死了中国年轻男生的未来”,换到CFDer这里当然也通用,但这和CFDer就没啥很密切的个性化的联系了,然而如果真要谈一些东西,难免犯禁。其实,该文章本来应该有第三版修改稿,比如下面就是第三版的部分修改稿:
关于未来
发散和实验验证,杀死了中国年轻CFDer
我问过身边一些CFDer对优秀CAE工程师的标准。
不少人会说:如果自己写UDF,得要他徒手万行代码全收敛,如果他是用现成外挂库,得模拟准确度都是常规的好几倍。
我问:同龄人当中,能达到这个标准,多么?
答案自然是寥寥无几。
然而,改到到后面,行文逻辑还得斟酌更久的时间,这并不是我最开始想忙里偷闲玩一玩的初衷。并且至此,文章也完全沦为娱乐文章了。故,自己也就没有再修改了。
-
谁杀死了中国的27岁CFDer谁杀死了中国的27岁CFDer
(本文纯属虚构,仅供娱乐)
若年轻是种错,那27岁的CFDer,是大错特错。
我看过一则新闻,有个CFDer在一家计算流体力学研究所打工,给台湾访问学者递示踪剂时,不小心泼到访问学者衣服上了。
访问学者生气了,喊来了高工,CFDer吓坏了,拼命赔礼道歉。
访问学者不依不饶,说要 po 到网络上,让网友看看中国人多没素质。
为了让访问学者消气,高工拿起厚厚的《数值传热学》,从CFDer头上砸了下去。
书中的推导草稿纸从头散落到身上,CFDer低着头,眼睛红红,一声不吭。
我常跟朋友说,在CFD界,生活在斯坦福和 NASA的人其实才是「非主流」。
真正的主流,是各大小高校科研院所的人,只是他们发出的声音小,难以被所谓社会主流注意到。
换句话说,中国CFDer,大多数都还是没SCI 的,那些随随便便发 Science 和 Nature 的年轻CFDer,毕竟是少数。
27 岁左右的CFDer,活在一个最尴尬的年纪,他们的尊严和梦想,可能正在一点点被杀死。
关于爱情:300刀的显卡比不上6000刀的服务器
我读大学时,博士们的经费普遍在 1000 到 1500 元之间,听说再往前几年,经费 500 到 800 元的都很多。
这是什么概念呢?
这意味着,基本上吃吃食堂就没什么经费了。
想租借测试仪器要请隔壁实验室的博士吃饭,并且要看人心情或者排很晚的时间,跟朋友们出去聚个餐或者带女孩参加个学术会议,就需要吃好几天的泡面。
我认识一个男生,叫阿文,阿文在读书时,每天最享受的时刻便是午餐那顿 8 元钱的牛肉炒饭,他雷打不动吃了小半年。
后来,阿文喜欢上一个女孩,女孩呢,属于很会玩的类型。
女孩每周都会去参加学术会议,吃好吃的、唱唱歌、泡泡吧,虽然算不上什么多高的消费,但对于月经费 1000 元的阿文来说,压力不小了。
阿文每周末都跟女孩一起出去玩,然后周一到周五在网上帮人画网格。
女孩渐渐注意到阿文,两人慢慢在一起了,女孩开始陪阿文吃 8 块钱的午餐,每天吃。
有次,女孩过生日,阿文花 300刀买了个英伟达显卡,为此他在网上帮好几个客户画网格,阿文带去女孩实验室时,才发现,他送的礼物是最廉价的。
女孩开心地收下了显卡,笑的灿烂模样却刺痛了阿文的心。
关于爱的礼物当然不能用廉价或昂贵来形容,但礼物终归有标价,我不愿你无价的笑容为这廉价的感动如此璀璨,我会心痛。
有次,女孩跟闺蜜聊天,说她想买一台服务器,6000 刀,闺蜜不知怎么想的,告诉了阿文。
阿文算了一晚上帐,怎么也算不出如何在一年内存下这 6000 刀。
更难过的是,阿文那几天钱包丢了,里面有他刚取的三百块钱。
这下子连测试都做不起了,他不好意思跟女孩说,尽量躲开见面。
他不想跟女孩一起吃饭的时候,让她发现他连自己的那 8 块钱都出不起。
阿文问女孩的闺蜜:她每个月经费多少?
闺蜜说:不多啊,也就一千刀。
一千刀的经费在大牛实验室司空见惯,但对阿文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每天帮人画网格省下的经费买的显卡,当然比不上一台服务器。
阿文也知道,即便女孩说不在意这些,阿文也会觉得难过。
后来他们还是分手了,分手那天,阿文的记事本上终于停留在这页:
离 6000 刀还差 5102.6 刀。
关于品味:社会压力逼迫CFDer变得没品味
很多人在网上冷嘲热讽,说:纯搞模拟的CFDer配不上SCI。
大概意思是说,做CFD的普遍发刊品味很差,不注重实验验证,不懂实验设计,关于科研的品味近乎为零,而审稿人对实验的要求是大大高于CFDer的。
我认识一个典型「双非土博」,「双非」和「土博」都不是什么好词,他倒是全占了。
其实,平心而论,他是个很勤奋的CFDer。
本科时就成绩优异,进组后科研起初算不上太好,但是也在他的努力下,慢慢超出同校其他土博一大截,无论是论文还是发展前景。
他跟一个普通女孩相恋了,女孩的课题组算不上好,是正常国家单一流学校出身。
女孩常跟闺蜜抱怨,说男生一点也不懂实验,过于功利主义了,聊起男生的科研品味,更是皱起眉头。
她在说这些话的同时,似乎已经忘了,她的内存条是男孩给她买的。
终于到了要借服务器跑大涡模拟的时候,女孩说:我导师说,要借也可以,你要在今年在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上发篇文章,一作要是我的名字。
男生说:能在 PROGRESS I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上发吗,也是 SCI 呢,影响因子也有0.33的。
答案当然是不能,最后演变成了争吵。
在彻底分手后,男生跟我喝酒,喝到大醉,他最后嚎啕大哭。
他哭着说:「我真的在尽力。我也想每年出好文章,我也想做实验验证,我明明做得到,可我只是想让她过得更好点,这些做实验的时间省下来帮人画网格,为了外快。我想把一作写我导师的名字,她骂我师宝男,我真的有那么不好吗?」
社会、科研所带来的压力,最终逼跨了这个CFDer。
他品味好吗?是很差。
谁不期待发更高水平的文章呢?
谁愿意吃着盒饭加班到十二点?谁不知道每天多推公式会激发灵感?
谁愿意整天帮人画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的网格?谁不知道模拟发好期刊靠实验这个道理?
生存压力,让中国大多数普通CFDer没资格去谈这份品味。
关于未来:论文和就业压力,杀死了中国年轻CFDer
我问过身边一些CAE岗位对招聘的要求。
不少人会说:如果申请CAE工程师,得让企业的项目产品质量在短时间内提升一个档次,如果他要留校,得论文发表数目和级别都是我校平均的好几倍。
我问:同龄人当中,能达到这个标准,多么?
答案自然是寥寥无几。
科研单位企业受国家大量科研经费支持这些年是最璀璨夺目的年纪,她的福利保障和高知光环就足以让她招收到本不属于她待遇级别的专家大牛。
CFDer二十七岁最无奈痛苦的年纪,他的年轻和无知让他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没有资本没有经验更没有权利。
最糟糕的年纪如何匹敌最美好的年纪?
所以,很多人说,科研单位企业在那么好的年纪,当然要招收更优秀的人才,二十七岁的CFDer给不了,是要有自知之明。
如此结论,我真的找不到理由去反驳,我只是会觉得:时代魔幻得让我越来越看不懂了。
论文和就业压力,杀死了一个个年轻的中国CFDer。
不是核心岗位,没有理论研究项目,如何能在 27岁上下拥有晋升空间?
从此陷入死循环。
随着年龄增长,我也终于有了一点点资本,比起27岁的CFDer来,自然多了不少成果,也慢慢获得一些用人单位的青睐。
我拒绝后,我会问:你为什么不招纯理论的CFDer?
她们会说:他们纯搞理论没实验验证啊,不能给我们发高水平的paper。
有人问我,工作单位会看重我什么?
我会答:别看重我做的一切会带来什么,只看重我所做的一切。
这太奢侈了,对还在愁SCI毕业的CFDer更奢侈。
在魔幻的时代里,年轻CFDer的梦想,一个个破碎。
他们都说,要为梦想的工作岗位努力发paper。于是,他们放下了《诗和远方》关上了《生活大爆炸》,去画更多网格,去实现美好的未来。
真是破碎了曾经的美好去换未来的幸福。
我不知道这到底能不能算作等式,到底值不值得,我只是觉得心酸。
很心酸。
为用人单位心酸。
为CFDer心酸。
为终于沦为浮躁之地和网格民工的科研单位和CFDer心酸。
论文和就业压力,杀死的不只是 27 岁的中国CFDer,还有中国工业软件的核心自主权。
(本文仿写自前两天新出炉的爆款鸡汤文,内容纯属虚构,内容夸张,博君一笑,内容不代表作者观点,请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