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烤箱,然后看到某知名品牌的宣传是这么描述。
老实说一看到Ai流体仿真实验,你们是不是就想看一下究竟是啥?
没错我就想看看,究竟是Ai还是流体仿真,还是实验?
会有厂家的人注意么?这要是去举报估计一举报一个准?
最近看烤箱,然后看到某知名品牌的宣传是这么描述。
老实说一看到Ai流体仿真实验,你们是不是就想看一下究竟是啥?
没错我就想看看,究竟是Ai还是流体仿真,还是实验?
会有厂家的人注意么?这要是去举报估计一举报一个准?
@李东岳 打不开链接~,整个阿里云,115之类的网盘吧
@吉吉 请问,你能帮忙问问他如何保证使用这种网格的正确性呢?万一专家一看报告评审意见第一条就是这个
@天文 读取温度数据只能读取混合相的温度,如果读取平均温度这样算出来的温度不准,因为某个面上可能是混合相,但是液相气相温度不一样,这个时候读出来的就是液相气相混合相的平均温度。如果再进行累加或者求平均就不太对。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就是fluent没有提供面上的相分数,这个导致不好直接求出口某一相的温度。
首先一定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边界条件是不是合理!
然后开始排查,检查一下正交质量,一般正交质量0.4以上很难不收敛;然后正交质量很高的前提下还是不收敛,检查一下不收敛的速度和压力分布云图,看看哪里有异常的地方,以及这个算例是不是本身就很难收敛。
如果确认所有的都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单纯的本身就很难收敛,那就可以尝试把正交网格质量再提升到0.6以上,然后边界层什么的一定要好好画,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换couple算法或者simple算法就会有显著的效果。
边界设置合理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不收敛都和网格有关系,尤其是粘性力占比较多的情况下使用四面体网格,边界层计算不准确都可能会导致计算残差比较大,不收敛。
这是我自己的一点工程经验,可以去检查一下
@JamesCheng 这种没有给你用的应该也用不了吧,再想想办法吧
udf宏在对应的头文件可以查看,不过一般只需要把这个宏,在udf手册搜索就可以看到详细的解释了吧,不需要详细了解头文件。。
请问空气龄相关的理论书籍和资料有没有推荐的呀,我想计算两相空气龄,但是我没有接触过这个理论,所以想学习一下。我再udf手册看到了官方自带的一个,但是没有扩散系数的推导过程,所以想自己推导一下看看自己这个工况是什么情况,感谢各位行业大佬的推荐
如题,两相流vof湍流模型,我现在想获取出口液相温度作为我判断计算收敛的条件之一。
但是我发现好像获取不了出口液相温度,而且fluent后处理好像也没有这个选项。
再后来我就发现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知道出口face面上的液相分数,C_VOF让我想到F_VOF,于是我在udf手册上搜索了一下,还真有F_VOF。但是我发现这个好像使用起来有问题,直接调用会报错。
那么除了大家是怎么获取出口液相的平均温度的呢?
@Stan同学 isosurface
我前天看教程写的还是V7今天就变成V8了,不过安装是一样的。绝大部分人出问题,直接看“XXX”not found就行了,这个XXX很有可能就是前面没有安装的,比如make,gcc,g++,mpicc等等,没什么你就sudo apt install make, gcc, g++, mpicc-bin等等。都安装完了以后,应该所有问题就都没有了。
好像是点一下shade就行了,不是这个就是这个按钮的旁边,在最左边。
@语寞 真实气体模型确实不能使用多相流模型,所以无法像普通那种mark再patch。
我已经找到原因了,是因为材料粘度引起的沿程损失低于重力引起位压时就会出现这种出口比进口压力大的现象。
fluent 理论手册 ,Effects of Buoyancy on Turbulence in the k-ε Models这章谈到,如果开启重力,似乎k和epsilon考虑了重力项带来的影响
求出来和他说的不一样。。
上面是进口,下面是出口。我怀疑是因为重力的原因。在多相流模型里面重力才有影响,在一般的湍流模拟就无法求解重力的影响。我猜想是这样的,结合我上个帖子问的问题我觉得可能是这么个原因。
如果是这样,该设计一个怎么样的小算例来佐证我这个推断是合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