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ob
也不可行,因为标准 kEpsilon 某些是所谓的 High Re 湍流模型,不能用于求解边界层内的流动。假设按照你说的,y+很小,k 和 nut 都用 lowReWallFunction,并且epsilonWallFunction 开启 lowRe correction,也是错的。你可以画一个平板边界层的算例,通过调整网格的首层厚度,得到 y+不同的网格,然后你用标准 kEpsilon 模型来计算不同网格下的壁面剪切力,就会发现 y+ 小于 30 以后,结果就不对了。
但是kOmegaSST就可以在不同的 y+ 下都得到较好的壁面剪切力结果。
教授
私有
帖子
-
求助大佬们标准k-epsilon初始条件 -
自定义边界条件遇到的问题看一下你的边界条件代码中的 write 函数,你需要在 write 函数中定义需要写出到边界条件字典文件中的 参数,例如:
void turbulentMixingLengthDissipationRateInletFvPatchScalarField::write ( Ostream& os ) const { fvPatchScalarField::write(os); os.writeEntry("mixingLength", mixingLength_); os.writeEntry("phi", this->phiName_); os.writeEntry("k", kName_); writeEntry("value", os); }
,如果你没有定义写出 fixedU ,就会出现你描述的现象。
-
求助大佬们标准k-epsilon初始条件@Noob
nutLowReWallFunction 其实就是把壁面上的 nut 值设置为 0。对于标准 kEpsilon,确实是不合理的,结果能对上只能说是凑巧了。 -
请教大佬们关于后处理中的阻力计算@Noob 是的,合理
-
请教大佬们关于后处理中的阻力计算@Noob 对,不会影响计算过程。
不可压计算中的p,粘度(nu,nut)都是除以了密度的,所以直接用p和nu(以及nut)计算得到的压差力和剪切力也都是除以了密度的。但是使用 libforces 计算受力时,如果检测到是不可压求解器,则会乘以一个 rhoInf,来得到单位为 N 的力。 -
请教大佬们关于后处理中的阻力计算@Noob 需要看一下上下文才能判断,可能是很久以前的版本跟现在不一样。
-
请教大佬们关于后处理中的阻力计算不可压缩求解器计算 force 时rhoInf设置为实际密度是对的。
-
利用不同的湍流模型计算Wallshearstress两个问题:
- 你的图里面为什么 wallShearStressMean 这个场在体网格也有值?正常情况下,wallShearStress 场只在壁面上才有值,所以你对比的数据是否确定是 wallShearStress
- 如果对比的数据没有问题,LES 计算得到的 WSS 显著小于 RANS,这就是典型的 Modeled stress depletion,原因是你的网格太粗,尤其是近壁面的网格太粗,远达不到 LES 的要求。由于没有足够小的网格来解析近壁面附近的小尺度脉动,同时数值上计算出来的 nut 又非常小,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WSS远小于实际值。改善的办法一个是加密壁面附近网格,达到 WRLES 的标准;或者,使用 WMLES(参考libwmles库)。
-
snappyHexMesh网格paraview网格显示扎乱小单元-
是显示问题,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你的 slice 面的位置刚好跟某些网格点重合了,导致切出来的面会多出来那些杂乱的小网格。解决办法就像你已经做过的那样,把 slice 的位置略微调整一下,比如把0改成0.0000123747,不要跟网格节点重合就行。
-
tutorial case 的网格一般比较简单
-
-
关于nuTilda@Afr1yne
如果是算外流场,应该 NASA 建议的那样来设置 nuTilda 的入口边界条件。log中这样的 bounding 没关系的,不会影响结果。
另:看你的 log,你用的是 PISO 模式,但是不开启 momentumPredictor ?这样似乎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