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最新
  • 版块
  • 东岳流体
  • 随机看[请狂点我]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不使用皮肤)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CFD中文网

CFD中文网

  1. CFD中文网
  2. OpenFOAM
  3. MFIX-DEM的并行性能验证

MFIX-DEM的并行性能验证

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OpenFOAM
1 帖子 1 发布者 2.9k 浏览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散漫守望2016散 离线
    散漫守望2016散 离线
    散漫守望2016 大神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

    Liu et al., 2016 "A Comprehensive Benchmark Suite for Simulation of Particle Laden Flows Using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with Performance Profiles from the Multiphase Flow with Interface eXchanges (MFiX) Code" 一文中对MFIX-DEM的并行能力进行了验证,采用了Weak Scaling和Strong Scaling两种评估方法,结果证明在核数达到1000左右,MFIX-DEM code的并行能力还很不错。但是注意到,在做自由堆积等的时候,文章回避了负载均衡的问题,也就是如果流化床下半部分非常密集,而上半部分非常稀疏,这是对就需要一种新的分区方式,使得每个核都能计算差不多的颗粒数。现在的MFIX好像还达不到这个功能,但我知道有人开发出来了。文章还认为,当颗粒数达到10(8),即使用1000核,每个核也有10(5)个颗粒,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气固两相流的计算时间主要花费在了DEM颗粒彭碰撞计算,颗粒和流体之间的数据交换,曳力的求解。
    看到文章的一点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登录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最新
  • 版块
  • 东岳流体
  • 随机看[请狂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