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最新
  • 版块
  • 东岳流体
  • 随机看[请狂点我]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不使用皮肤)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CFD中文网

CFD中文网

  1. CFD中文网
  2. Fluent
  3. 用满足网格无关性的网格数计算得到的结果是否最符合实验结果?

用满足网格无关性的网格数计算得到的结果是否最符合实验结果?

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Fluent
25 帖子 5 发布者 33.5k 浏览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S 离线
    S 离线
    simthere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

    数值模拟一般进行网格无关性检验,得到网格数的最佳范围

    但是确定网格数最佳范围的标准是什么呢?最接近实验结果?

    0_1462771362254_网格无关性2.png

    如上图所示,网格数越大,与实验结果相差越大,最后的网格无关性怎么验证?

    0_1462771457319_网格无关解.png

    用相对误差这个指标,确定网格无关的网格数范围是50~110万

    但是实际模拟中,到底用那个网格数进行计算呢?用满足网格无关性的网格数,但是它所得的结果却不一定是最符合实验结果的。

    目前,一些文章中有实验数据,我想把我的仿真结果与之比较,如果我用满足网格无关性的网格数进行计算,残差可以收敛到10-6,那么仿真和实验的误差大概在15%;如果我减小网格数,残差勉强收敛到10-3,但是仿真和实验的误差可以在10%以内

    S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S 离线
    S 离线
    simthere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

    补充问题

    34万网格,残差些许震荡,收敛10-2,监测点的压差值与实验结果最接近

    速度云图

    0_1462783017874_34W_vel.png

    压力云图

    0_1462783037589_34W_pre.png

    Y+

    0_1462783055492_34W_yplus.png

    64万网格,残差收敛10-4,与实验结果第二接近

    速度云图

    0_1462783112410_64W_vel.png

    压力云图

    0_1462783127814_64W_pre.png

    Y+
    0_1462783141899_64W_yplus.png

    120万网格,残差收敛10-6,与实验结果第三接近

    速度云图

    0_1462783266088_120W_vel.png

    压力云图

    0_1462783278535_120W_pre.png

    Y+

    0_1462783294992_120W_yplus.png

    @cfd-china
    @下里巴人
    @李东岳
    @硫酸亚铜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H 离线
    H 离线
    hongfu2233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

    边界条件、实验与湍流模型没问题的话,再增加网格。你的网格貌似还没有收敛,网格数量少与实验一致很可能就是碰巧的结果。

    S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S 离线
    S 离线
    simthere
    在 中回复了 hongfu2233 最后由 编辑
    #4

    @hongfu2233
    3套网格,监测的物理量几乎不变,但是残差收敛情况不一,120万残差没有收敛

    34万

    0_1462888627329_beta77_34W.jpg

    64万

    0_1462888649244_beta77_64W.jpg

    120万

    0_1462888670903_beta77_120W.jpg

    C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C 离线
    C 离线
    CFD中文网
    在 中回复了 simthere 最后由 编辑
    #5

    @simthere

    网格数量小更接近于实验,有可能是巧合造成的结果。这种网格无关性分析放在文章中,可能并不会很好的解释。

    不过确定的是,网格数量越多,迭代收敛越困难,这在教科书上一般都有提及,多重网格求解器因此而生。

    另外,楼主12万的网格最接近真实解,误差0.162%。 7万的误差3.59%。 尝试过5万的网格么?

    还有,你的监测点,是进口和流场中的某个点?如果不是进口,延长进口,通过充分发展的湍流可以获取更稳定的解:sunglasses:

    CFD中国标准用户测试帐号
    目前由徐笑笑登录

    S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S 离线
    S 离线
    simthere
    在 中回复了 CFD中文网 最后由 编辑
    #6

    @cfd-china 帖子里的实验数据表格,不是我做的实验的数据,是摘录于一份资料。

    我监测的数据中有一个点和一个后锥面的平均压力,需要延长进口吗?

    0_1462942850257_1461046656045-建模.png

    C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C 离线
    C 离线
    CFD中文网
    在 中回复了 simthere 最后由 CFD中文网 编辑
    #7

    @simthere

    可以延长进口试试,但是我不确定。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延长进口后的充分发展湍流更加符合工程实际。如果有很好的理由解释“不需要特别长的进口”,也可以。

    :sunglasses:

    CFD中国标准用户测试帐号
    目前由徐笑笑登录

    S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S 离线
    S 离线
    simthere
    在 中回复了 CFD中文网 最后由 编辑
    #8

    @cfd-china 我的思维一直是延长出口,想不到还要延长进口:big_mouth: ,真是孤陋寡闻了

    C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硫 离线
    硫 离线
    硫酸亚铜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9

    楼主是用的双精度求解器还是单精度求解器,如果是单精度求解器的话,可能随着网格数的增加,舍入误差增大造成的,尝试用双精度求解试试看,或许能有所改变。

    S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S 离线
    S 离线
    simthere
    在 中回复了 硫酸亚铜 最后由 编辑
    #10

    @硫酸亚铜 选择的是双精度的:confused: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hangszH 离线
    hangszH 离线
    hangsz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1

    感觉网格加密太多后,你的计算应该是没有收敛。
    前三套网格量差别足够,而且误差小于5%,应该就够了。

    网格无关性检验,一般指网格有明显差别,但是计算结果误差很小,比如2% 。
    你这里有实验数据,保证网格差别较大,结果与实验结果接近,就可以了。

    知乎专栏:https://zhuanlan.zhihu.com/solver?author=HANGZS
    Github:https://github.com/hangsz
    个人主页:http://cfder.club/

    S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S 离线
    S 离线
    simthere
    在 中回复了 hangsz 最后由 编辑
    #12

    @hangsz
    帖子中的表格数据摘录于一份资料(不是我所做的实验),资料地址:

    链接:http://pan.baidu.com/s/1dFDcY6d 密码:mr30

    这个帖子里的其他数据如云图和残差图都是我做的模拟。
    34万,64万,120万网格的计算结果,34万网格的算例与实验结果接近,但是它的速度云图和压力云图很奇怪。而64万,120万的计算结果差不多,而且速度云图和压力云图,看似合理得多,但是与实验结果没有34万网格接近。120万网格计算没有收敛,算了3000步,残差还在降

    C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C 离线
    C 离线
    CFD中文网
    在 中回复了 simthere 最后由 编辑
    #13

    @simthere

    这个网格求解的场非常漂亮。有没有尝试过使用顺泰计算?和稳态差别大么?比如那个6万的网格。

    :sunglasses:

    CFD中国标准用户测试帐号
    目前由徐笑笑登录

    S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C 离线
    C 离线
    CFD中文网
    在 中回复了 simthere 最后由 编辑
    #14

    @simthere

    延长出口是保证误会刘;
    延长进口是保证充分发展的湍流;

    :sunglasses:

    CFD中国标准用户测试帐号
    目前由徐笑笑登录

    S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S 离线
    S 离线
    simthere
    在 中回复了 CFD中文网 最后由 编辑
    #15

    @cfd-china
    帖子中的表格数据摘录于一份资料(不是我所做的实验),那个6万的网格就属于这份资料的数据:sad: ,资料地址:

    链接:http://pan.baidu.com/s/1dFDcY6d 密码:mr30

    这个帖子下面我的回复其他数据如云图和残差图都是我做的模拟。
    34万,64万,120万网格的计算结果,34万网格的算例与实验结果接近,但是它的速度云图和压力云图很奇怪。而64万,120万的计算结果差不多,而且速度云图和压力云图,看似合理得多,但是与实验结果没有34万网格接近。120万网格计算没有收敛,算了3000步,残差还在降。

    暂时没有做过瞬态模拟,所以没有比较呢,我来试试看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S 离线
    S 离线
    simthere
    在 中回复了 CFD中文网 最后由 编辑
    #16

    @cfd-china 这样哈,模拟过程中没有出现回流。怎么才能称为充分发展的湍流呢?

    C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C 离线
    C 离线
    CFD中文网
    在 中回复了 simthere 最后由 编辑
    #17

    @simthere

    怎么才能称为充分发展的湍流呢?

    $\frac{\partial \mathbf{U}}{\partial x}=0$
    也就是说,x方向速度不在变换。

    :sunglasses:

    CFD中国标准用户测试帐号
    目前由徐笑笑登录

    S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硫 离线
    硫 离线
    硫酸亚铜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8

    0_1463033331621_25.jpg

    S 2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S 离线
    S 离线
    simthere
    在 中回复了 CFD中文网 最后由 编辑
    #19

    @cfd-china :happy: ,谢谢!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S 离线
    S 离线
    simthere
    在 中回复了 硫酸亚铜 最后由 编辑
    #20

    @硫酸亚铜 后台阶流动?这个是经典算例:happy:

    硫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登录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最新
  • 版块
  • 东岳流体
  • 随机看[请狂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