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最新
  • 版块
  • 东岳流体
  • 随机看[请狂点我]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不使用皮肤)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CFD中文网

CFD中文网

  1. CFD中文网
  2. OpenFOAM
  3. 用twoPhaseEulerFoam求解水砂输送的问题

用twoPhaseEulerFoam求解水砂输送的问题

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OpenFOAM
50 帖子 5 发布者 36.6k 浏览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4

    最后一个图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可以
    对 e跟温度有关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Z 2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Z 离线
    Z 离线
    Zhy2022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5

    @东岳 好的!感谢东岳老师的答疑解惑!计算过程中除了压力初始残差下不去之外,maxCo也是随计算时间逐渐增大的,照这个进度下去感觉算久了就会发散。后续还会继续跟进这个例子!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Z 离线
    Z 离线
    Zhy2022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6

    @东岳 东岳老师,我感觉压力边界设置得还是有些问题,计算结果表明prgh在整个过程中都没什么变化,p的变化也很奇怪:
    a51c0383-4355-4be5-a373-87d2ed841123-image.png (prgh)
    9fc2ecee-8361-4702-974f-d8d2872208c6-image.png (p)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7

    两个都很合理啊。p_rgh不应该变化太多。p正好是存在泥沙的时候,在下面压力比较大。应为重力的因素。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Z 2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Z 离线
    Z 离线
    Zhy2022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8

    @东岳 那么东岳老师,为何p_rgh是上方大,下方几乎为0呢,而且p的量级也没有p_rgh大:135: :135:

    Z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Z 离线
    Z 离线
    Zhy2022
    在 中回复了 Zhy2022 最后由 编辑
    #9

    @Zhy2022 明白了。。p_rgh只是一个参考压力系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J 离线
    J 离线
    Jacob Z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0

    出口流速zerogradient会不会不一样?

    Z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Z 离线
    Z 离线
    Zhy2022
    在 中回复了 Jacob Z 最后由 编辑
    #11

    @Jacob-Z 回流很明显,容易发散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Z 离线
    Z 离线
    Zhy2022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12

    @东岳 东岳老师您好,再向您请教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两相速度能够计算出来:
    4342a0b1-f631-4930-9af6-2915f6919035-image.png (颗粒速度)
    e1940ca0-1db9-456d-9cb4-ee52ac380d25-image.png (液体速度)
    但是残差监测里面显示N/A呢?
    a692d307-755c-4c38-b37d-4da17ef7a7b7-image.png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3

    你的residual里面应该没有监控U.particle,默认是U,你需要指定fields (U.particle)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Z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Z 离线
    Z 离线
    Zhy2022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14

    @东岳 非常感谢东岳老师这么晚还在回复问题!!!希望您也能休息好!!!目前有三个问题:
    (1)我在residuals字典里面写明了U.particles(U.particle监控不了),才出现的N/A这个问题;
    (2)模拟结果表明砂堤没有沉积(注入的固相百分数就为0.15,而且停止注入固相后,固相整体被往前推动),不知道是不是颗粒动理论模型设置的问题
    1af8464d-1692-4b18-99b5-54aed49fe400-image.png
    (3)液相、固相注入速度都是(0.5 0 0),但计算过程中底部达到4m/s+,这是否合理(液相的internalFiled也给的0.5,感觉液-固混合液比纯液跑得还快了):
    b0a38597-890c-459e-8cb4-3939b2b2dc16-image.png
    (边界给的固定值(0 0 0),插值看不到结果490e9d34-c94d-4e0c-bffe-6c821b124aaa-image.png )

    希望您有空的时候能帮忙解答,不胜感谢!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5

    液相、固相注入速度都是(0.5 0 0),但计算过程中底部达到4m/s+,

    这是用层流模拟的么?好像速度确实有点大。不过也不好判断。没准是重力的作用加速了?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Z 2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Z 离线
    Z 离线
    Zhy2022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16

    @东岳 RAS,但是重力也不该水平方向这么大的速度哇,主要是没堆积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Z 离线
    Z 离线
    Zhy2022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李东岳 编辑
    #17

    @东岳 东岳老师您好,还想请问一下:我按照of自带算例将固相模型改为从kineticTheory改为phasePressure,以实现层流模拟,报错:
    2020-10-28 23-28-43屏幕截图.png
    我检查了初始场文件发现没有问题,不知这是怎么回事。。还请您看一看这个gs0.particles是什么东西。。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8

    把你fvScheme发一下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Z 4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Z 离线
    Z 离线
    Zhy2022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19

    @东岳 老师,您看:

    ddtSchemes
    {
        default     Euler;
    }
    
    gradSchemes
    {
        default     Gauss linear;
    }
    
    divSchemes
    {
        default                         none;
    
        "div\(phi,alpha.*\)"            Gauss vanLeer;
        "div\(phir,alpha.*\)"           Gauss vanLeer;
    
        "div\(alphaRhoPhi.*,U.*\)"      Gauss limitedLinearV 1;
        "div\(phi.*,U.*\)"              Gauss limitedLinearV 1;
    
        "div\(alphaRhoPhi.*,(h|e).*\)"  Gauss limitedLinear 1;
        "div\(alphaRhoPhi.*,K.*\)"      Gauss limitedLinear 1;
        "div\(alphaPhi.*,p\)"           Gauss limitedLinear 1;
    
        div(alphaRhoPhi.particles,Theta.particles) Gauss limitedLinear 1;
    
        "div\(alphaRhoPhi.*,(k|epsilon).*\)"  Gauss limitedLinear 1;
    
        div((((alpha.water*thermo:rho.water)*nuEff.water)*dev2(T(grad(U.water))))) Gauss linear;
    
        div((((thermo:rho.particles*nut.particles)*dev2(T(grad(U.particles))))+(((thermo:rho.particles*lambda.particles)*div(phi.particles))*I)))  Gauss linear;
    
        div((((alpha.particles*thermo:rho.particles)*nuEff.particles)*dev2(T(grad(U.particles))))) Gauss linear;//改层流后多出
    }
    
    laplacianSchemes
    {
        default     Gauss linear uncorrected;
        bounded     Gauss linear uncorrected;
    }
    
    interpolationSchemes
    {
        default     linear;
    }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Z 离线
    Z 离线
    Zhy2022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20

    @东岳 老师,问题解决了:
    固相的速度边界和湍流模型必须配套使用才行!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Z 离线
    Z 离线
    Zhy2022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21

    @东岳 东岳老师,有个问题不太想得通,不知道您对此看法如何:
    采用TFM模拟固-液两相流,固相密度设置为常数(fluidisedBed案例中也是如此),视为不可压缩,但固相湍流模型(kineticTheory或phasePressure)都是属于可压缩模型,它们是否矛盾?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Z 离线
    Z 离线
    Zhy2022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22

    @李东岳 东岳老师,在kineticTheoryModel.C中有这样一段代码:

    Foam::tmp<Foam::volScalarField>
    Foam::RASModels::kineticTheoryModel::k() const
    {
        NotImplemented;
        return nut_;
    }
    
    
    Foam::tmp<Foam::volScalarField>
    Foam::RASModels::kineticTheoryModel::epsilon() const
    {
        NotImplemented;
        return nut_;
    }
    

    但是感觉固相湍流开关打开的话,其湍流黏度完全是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的:
    f5762668-18df-4523-8d58-f0721aa841ae-image.png 80d6410b-7ef8-4367-abe2-ec84569afa5d-image.png 5971c0c4-dda7-452c-975b-8c9c3822272e-image.png 4bdd1b88-6f5e-476d-a0f0-5c5dc89a896c-image.png (其中a为固相,b为液相)
    也就是固相被看作连续相后不存在真实的k和epsilon哇?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Z 离线
    Z 离线
    Zhy2022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3

    同样工况下,fluent模拟结果和OF模拟结果存在差异:
    fluent的砂堤快速堆积,而OF的砂堤会先跑满整个空间,再堆积回缩,堆积也达不到最大堆积程度0.63,
    而且OF中固相Y方向速度有局部异常向下的特点,不知道是不是固相计算有什么问题,不知东岳老师@李东岳 或者其他前辈能否给一些建议?
    ff00b9b8-6cdf-46fb-80c3-5790524966a2-image.png

    abc26c88-d2a2-48fb-a929-6a5d67cf573c-image.png

    08ffd04a-00bb-44af-b77e-022074008202-image.png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登录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最新
  • 版块
  • 东岳流体
  • 随机看[请狂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