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最新
  • 版块
  • 东岳流体
  • 随机看[请狂点我]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不使用皮肤)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CFD中文网

CFD中文网

  1. CFD中文网
  2. Fluent
  3. 在Powder technology发表了一个新的多孔硬介质的表面含尘分布(包括厚度)以及压降的实时预测CFD模型

在Powder technology发表了一个新的多孔硬介质的表面含尘分布(包括厚度)以及压降的实时预测CFD模型

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Fluent
9 帖子 4 发布者 7.0k 浏览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L 离线
    L 离线
    l.j刘侃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

    本人经过两年多的构思和1740多次的收敛失败 最终一个数值上严格收敛的CFD方法被实现 并于5月4号被Powder technology期刊接受(Endo公式发表于此期刊)
    因为主要针对工程实际应用 这个模型集中在宏观尺度 能够对宏观上超过 10^20次方真实颗粒以上的颗粒在多孔介质表面的沉降 和 表面粉尘层的厚度变化 以及在这个沉降过程中 压降不断发表变化的实时预测
    其中 部分厚度 2min的时间内可以达到RD 12%以内 而实时压降预测的效果很好 能够在6%以内
    这个模型包括20多个UDF和41个UDMI 总计超过5000行(由21000行缩减)
    网格设置如下图
    b48203ee-045f-4c25-8581-5289e1583bfc-image.png
    UDF流程如下图
    5b478636-fe1f-4599-8378-061c47bd2d92-image.png
    验证如下图
    38d3a8f7-d4fd-4454-80db-b86056b456ad-image.png
    此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这种问题的CFD方法 因为在老方法中 比如MP-PIC DPM 和 TFM都存在非常大的困难 而CFD-DEM具备经济性只存在几千个颗粒
    最后文章修改稿一共提交了136页 商软的工程化研究发表SCI面临很多困难 大家在这方面有问题可以一共探讨
    文章审核一共历时5个月
    fa463787-0558-412a-8e5a-d9c17a235ae9-image.png

    I W 2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I 离线
    I 离线
    ibelief
    在 中回复了 l.j刘侃 最后由 编辑
    #2

    @l-j刘侃 牛啊

    努力收敛

    L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W 离线
    W 离线
    wwzhao 超神
    在 中回复了 l.j刘侃 最后由 编辑
    #3

    @l-j刘侃 牛啊!

    L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4

    @l-j刘侃 牛啊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L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L 离线
    L 离线
    l.j刘侃
    在 中回复了 ibelief 最后由 编辑
    #5

    @ibelief :xinxin: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L 离线
    L 离线
    l.j刘侃
    在 中回复了 wwzhao 最后由 编辑
    #6

    @wwzhao :xinxin:感谢鼓励 同时感谢对我的方程分解的详细而准确的解答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L 离线
    L 离线
    l.j刘侃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7

    @东岳 在文章方面跟东岳老师还有很大差距 需要跟东岳老师多多学习 搞工程设备 很多时候都是要靠和各种领导周旋搞点资金和设备 比较头疼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8

    刘老师这是提出一个新的数学模型?介绍介绍工作的来龙去脉?CFD界给你强推一把!:xinxin: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L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L 离线
    L 离线
    l.j刘侃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9

    @东岳 感谢东岳老师 目前我还在完善过程中 这个模型目前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这个模型主要是集中在工程应用上 他的大部分数据是利用单管试验来获取的 所以是一个靶向非常集中的宏观模型 对其他工艺的适用性可能非常一般 再次感谢李老师的提议 我想在更进一步完善这个模型之后 :xinxin: :xinxin: 对一些研究多孔过滤的人才能真正起到一定的意义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登录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最新
  • 版块
  • 东岳流体
  • 随机看[请狂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