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最新
  • 版块
  • 东岳流体
  • 随机看[请狂点我]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不使用皮肤)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CFD中文网

CFD中文网

  1. CFD中文网
  2. Algorithm
  3. 到底静压值是怎么得来的?

到底静压值是怎么得来的?

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Algorithm
1 帖子 1 发布者 2.1k 浏览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L 离线
    L 离线
    l.j刘侃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

    压差是分析很多工程设备的关键参数,在之前,主要都是针对多孔介质的Ergun模式来处理这一块。
    也跟试验对比很好。但是,最近新开发的一个模型,虽然与试验的结果对比比较好,但感觉总是有问题。
    于是不知道CFD中静压值到底是怎么得出来的?
    对于一块多孔介质好像比较好处理,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多孔介质表面沉积了灰,这个时候这块的整个压降会升高,然后灰越堆越多整个表面的压降都会升高。然而,这个局部压降和表面灰的分布十分相关,造成整个表面的这个灰分的压降相差一千多Pa。而最后一般的检测压降点,都是压差变松器的两个接口,一般都是设置在容器外壁的。但是如果我模拟检测点和试验一样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压差比我的表面计算压差平均值要小得多。(压差是1200多Pa,但是我的多孔介质有800多Pa,加上平均粉尘层的压降有640多Pa,合起来应该有1400多Pa,而不是1200多Pa.)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个通过N-S方程求解的压力项到底是怎么处理的?
    当他通过一层多孔介质的时候,多孔介质内部有压力源项,而在外部没有,那么当他气体从多孔介质外向内流通的时候,他的这层压力和速度是怎么计算的?如果这个时候我再添加一个源项在多孔介质层,而这个源项在多孔介质外是没有的,那么这层额外的源项是不是也会通过增加流体的静压来表达呢?(通过伯努利方程似乎很好理解,但是N-S是怎么实现的,他的这个\Delta P 是怎么获得的?)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登录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最新
  • 版块
  • 东岳流体
  • 随机看[请狂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