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最新
  • 版块
  • 东岳流体
  • 随机看[请狂点我]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不使用皮肤)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CFD中文网

CFD中文网

  1. CFD中文网
  2. OpenFOAM
  3. 中性大气环境湍流动能的自保持 | 附有算例下载

中性大气环境湍流动能的自保持 | 附有算例下载

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OpenFOAM
79 帖子 13 发布者 75.0k 浏览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6

    @coolhhh 在 中性大气环境湍流动能的自保持 | 附有算例下载 中说:

    把顶面设置为symmetry,结果就基本一样

    另外,symmetry与slip的差异极小。在openfoam这面,symmetry是一种几何性的限定,所有的场各种场都会严格的对称。但是slip只是速度会这样,其他场不会,比如HbyA。但是这个是fluent的结果,那fluent为什么这样,就不知道了。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C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C 离线
    C 离线
    coolhhh 神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27

    @李东岳 或许是我这边fluent有某个设置错了,杨老师论文中顶面用的slip结果不会出现k衰减。我再试了fluent中顶面设置no-slip,结果是比较符合预期,接近顶面壁面平均速度减小,湍动能增大
    Ux剖面.png TKE剖面.png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李东岳 被引用 于这个主题
  • S 离线
    S 离线
    SHUKK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28

    @李东岳 李老师,我最近尝试复现Yang2017的kOmegaSST,按照文献的设置和参数设置,k都无法保持稳定。不知道老师您是否复现出来了。
    K.png U.png

    李东岳李 疏影横斜水清浅疏 P ShaneHEEES 4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在 中回复了 SHUKK 最后由 编辑
    #29

    @SHUKK kOmegaSST没有尝试。你可以把你的算例打包发上来我给你看看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S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S 离线
    S 离线
    SHUKK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30

    @李东岳 好的,谢谢李老师!y2017kOmegaSST.zip

    疏影横斜水清浅疏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C 离线
    C 离线
    chszkc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1

    @Vortex 前辈您好,请问可以向您请教一下LESGO温度分层算例的相关设置吗?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疏影横斜水清浅疏 离线
    疏影横斜水清浅疏 离线
    疏影横斜水清浅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2

    请问有没有人做大涡模拟的中性大气环境湍动能自保持,大涡模拟的有没有参考文献?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疏影横斜水清浅疏 离线
    疏影横斜水清浅疏 离线
    疏影横斜水清浅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33

    @李东岳老师您好,请问Yang2009中的垂向网格设置,第一层网格必须很小吗,和y+差不多。如果将垂向网格的尺寸变大,算例会发散,有人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李东岳李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在 中回复了 疏影横斜水清浅 最后由 编辑
    #34

    @疏影横斜水清浅

    如果将垂向网格的尺寸变大,算例会发散,有人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我提供的这个算例么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疏影横斜水清浅疏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疏影横斜水清浅疏 离线
    疏影横斜水清浅疏 离线
    疏影横斜水清浅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35

    @李东岳 是的

    李东岳李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在 中回复了 疏影横斜水清浅 最后由 编辑
    #36

    @疏影横斜水清浅 明天我试一下 我记得我放大过很大的网格也能算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疏影横斜水清浅疏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疏影横斜水清浅疏 离线
    疏影横斜水清浅疏 离线
    疏影横斜水清浅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37

    @李东岳 测试的网格如下,网格尺寸比较大

    convertToMeters 1;
    
    vertices
    (
        (0 0 0)//0
        (5000 0 0)//1
        (5000 500 0)//2
        (0 500 0)//3
        (0 0 1)//4
        (5000 0 1)//5
        (5000 500 1)//6
        (0 500 1)//7
    );
    
    blocks
    (
        hex (0 1 2 3 4 5 6 7) (500 50 1) simpleGrading (1 10 1)
    );
    
    edges
    (
    );
    
    boundary
    (
        inlet
        {
            type       patch;
            faces
            (
                 (3 0 4 7)
            );
        }
        outlet
        {
            type       patch;
            faces
            (
                 (1 2 6 5)
            );
        }
        topWall
        {
            type       patch;
            faces
            (
                 (2 3 7 6)
            );
        }
        flatWall1
        {
            type       wall;
            faces
            (
                 (0 1 5 4)
            );
        }
        front
        {
            type empty;
            faces
            (
                 (4 5 6 7)
            );
        }
        back
        {
            type empty;
            faces
            (
                 (3 2 1 0)
            );
        }
    );
    
    mergePatchPairs
    (
    );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8

    你这个不是网格尺寸变大,是网格尺度变大。网格尺寸放大,是计算域不变,网格变粗。

    yang本身是小尺度,你变成了大气环境大尺度,类似工业放大。或许会有问题。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疏影横斜水清浅疏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疏影横斜水清浅疏 离线
    疏影横斜水清浅疏 离线
    疏影横斜水清浅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39

    @李东岳 这样呀,那我明白了,HW07那个可以放大计算域,但是那个的缺点是湍动能不随高度变化,所以我想着Yang09的也可以放大的,试了试,每次都发散

    李东岳李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在 中回复了 疏影横斜水清浅 最后由 编辑
    #40

    @疏影横斜水清浅 是,HW07本身计算雨很大,可以放大计算域,Yang2009这个我记得我尝试也不行,现在有点记不清了。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疏影横斜水清浅疏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疏影横斜水清浅疏 离线
    疏影横斜水清浅疏 离线
    疏影横斜水清浅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41

    @李东岳 我明白了,HW07的湍动能和耗散率都是定值,不随高度变化,而Yang09的乘了一个系数,这个系数是个开平方数,而里面的数随着高度的增加会减小,当高度超过一定高度(与粗糙度系数有关)时,这个数就变成了负数,那么开方运算就不可以了,程序报错。

    李东岳李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在 中回复了 疏影横斜水清浅 最后由 编辑
    #42

    @疏影横斜水清浅 厉害厉害!非常厉害!从算法上解决了问题。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疏影横斜水清浅疏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疏影横斜水清浅疏 离线
    疏影横斜水清浅疏 离线
    疏影横斜水清浅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43

    @李东岳 如果想要改进,就需要改公式里的C1和C2这两个参数,使其可以适应大尺度,Yang2009中的应该是根据实验数据或者其他的进行曲线拟合、调整得到的,我理解的,如果要调整就需要一些野外的实验观测数据什么的,根据实验得到一些经验参数。我暂时解决不了,这些经验参数不能拍脑袋确定,需要一定的依据。再有方法就是对后面乘的那个系数公式进行改进了,这都需要风工程的大佬们来试验解决了。我暂时也就想到这些,抛个砖:papa:

    李东岳李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在 中回复了 疏影横斜水清浅 最后由 编辑
    #44

    @疏影横斜水清浅 屌屌屌,厉害厉害

    这位老铁是计算风工程专业的, @coolhhh 怎么看这个问题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C X 2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C 离线
    C 离线
    coolhhh 神
    在 中回复了 coolhhh 最后由 编辑
    #45

    @coolhhh 在 中性大气环境湍流动能的自保持 | 附有算例下载 中说:

    1. Yang2009中,提到了SKE1和SKE2两种模型,并模拟对比。
      c59352fa-c8e2-4ea4-af17-011af48def7f-image.png
      9d478c4c-9e46-4643-b4c2-bd5c9ec76d3d-image.png
      尝试根据式(25)和(26)把这两个k曲线画出对比,这两条曲线还是有挺大区别,但在原论文中两个工况的inlet结果看起来像是一样的
      k剖面对比.png

    更正之前的错误

    再仔细看了论文,SKE1模型用的是 $C_\mu=0.09$,SKE2模型用的是 $C_\mu=0.028$,两条曲线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k剖面对比.png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登录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最新
  • 版块
  • 东岳流体
  • 随机看[请狂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