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写于2017年11月(CFD界大部分发布的文章都是2-3个月之前写的中间要多次润色补充),计划推在CFD界,但是时间有冲突,现整理如下。
纸媒帝国的没落
纸媒行业正在跨入集体死亡元年
@人民网
在个人电脑和互联网兴起之前,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庞大的新闻集团。在这种情况下,单独的个人根本无法造就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舆论的传播靠的是报纸和书籍。这是纸媒的辉煌时期。 2000年后,个人PC机的价格逐渐被人们接受,有能力的家庭购买了自己的PC,
Win 98
的使用也被加入了中小学课堂,或许现在还有人学习过当时风靡一时的王码五笔
。附加最后网络带宽的升级,互联网的时代正式开始。然而人们并不能够在早期的互联网时代影响舆论。社.会.政.治.形.态.以及当时大众的保守思想使得大众偏向做一个信息的接受者。2000年后期,一些全国性的BBS平台疯长,每日上网8小时以上的
网民
开始出现,并聚集在猫扑
、天涯
、李毅吧
等平台。以恶搞为特色的叫兽易小星
、网络小胖
,北京B哥
成为了网红的雏形。2000年代后期,更多的SNS
平台出现,人人网
、开心网
、QQ社交
将越来越多的大众联系在一起。再加上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
的盛行,大众逐渐步入了出门不带手机就没有安全感的移动时代。同时,移动流量的资费一降再降,移动通讯软件已经代替了传统的短信。在中国移动意识到人民见面不是要手机号而是要微信号的时候,终结了曾经力推的
飞信
业务。微信
,这是一个当初以YP为营销手段的庞然大物,微信的突然崛起以及公众平台的产生,造就了纸媒的没落以及那句响彻当今的一句话: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新媒体的崛起
新媒体即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美国《连线》杂志
微信公众平台
开放个人用户的注册权,只要你有想法,人人都可以发布自己的文字产品。从内容来看,公众平台不过就是早期的博客。但是依托微信的朋友圈,他被赋予了转发、点赞、赞赏等功能。自己的文字产品被认可的这种精神满足在公众平台获得到极大的满足。大量的个体涌入到了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它对外输出自己的内容、信息、价值观和世界观。这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体现到了极致。这也就是所谓的自媒体。那么所有人都是在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么?No
现在的公众平台已经俨然被分为了
原创号
以及营销号
。原创号的内容全部为自己所写。营销号则转载网络上的内容。原创号和营销号可以很明显的区分出来,由于需要自己动笔动脑去输出,个人的原创号的更新大部分是非常慢的。营销号则不同,营销号只需要复制、粘贴即可,即使是个人的营销号每天输出10篇文章。同时,每一个公众号的的运营也分为个人运营
和公司运营
。虽然某些
混合号
头条为原创,其他为转载,但这种无个性的产品通常只产生于公司号
中。不置可否的是营销号由于工作内容简单,一夜之间大量营销号爆发。原创内容的缺失,大量的营销号只是在转载。很多一部分大众并不关心是原创还是转赞。营销号凭借狂轰滥炸式的大量推文,获取了大量用户。在某些情况下,某些原创内容的原文阅读量甚至远远低于营销号。这是劣币驱逐良币。
事情的本质在于为什么要做自媒体?如果考虑
营销号
,那就是为了赚钱。做不到人人都爱我,但是人人都爱钱。营销号在用户足够之后,可以收取广告费变现,这是主要途径。原创号
创立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在用户做了一定数量之后,依然可以变现。但是原创号变现的途径要比营销号广泛,主要在于原创号的粉丝质量远远高于营销号。例如学术界大号学术中国
(混合号)一个头条软广收费50000元,二条收费30000元。鸡汤大号咪蒙
(原创号)头条收费600000元。这些只是广告收入,但也是收入的大头。相当一部分人由于利益驱使去做了自媒体。
CFD界(2015-2017)
CFD界属于垂直类自媒体,原创号,个人号。
垂直类自媒体不同于大众类。垂直类自媒体直接面对某一个细分的行业,比如针对钓鱼的自媒体、针对红酒的自媒体、针对高分子科学的自媒体。垂直类自媒体一个特色是针对的用户很专一。CFD界面向的用户是做CFD的人员。CFD界应该是垂直垂直再垂直类自媒体,目前我国的CFD从业者或许只是钓鱼爱好者的万分之一或者十万分之一。
需要提及一点的是,CFD是一门学科,一门技术。为了保证CFD界推文的正确性,CFD界不发表个人的主观性文章! 因为我的主观看法不能代表客观事实。CFD界的文章大多是我在互联网或者书籍中看到的英文文章,翻译过来的。非我写,但是我译,因此我定义CFD界为原创号。
同时,创立CFD并不是受利益驱使的,同理,东岳流体,CFD中文网,CFD百科所有不是利益驱动。纯兴趣爱好。CFD界在2015年创立的时候,只是我的一个个人笔记,用于记录我学习到的CFD知识,顺带分享。发展到今天,也是出乎意料。2015年7月3日,CFD界推出了第一篇有关CFD理论的文章。
CFD界的文章全部从微信公众号发出,首先,用户必然在手机中收到推文,从手机中点开。这就是用户接收CFD文章的终端:手机。刷朋友圈或者看订阅号这种行为,大部分用户选择在空闲的时间段来进行,在写CFD代码或者看SCI的时候,必然不能分心去看朋友圈。这就是用户阅读CFD文章的时段:空闲时间。
试想,一个用户在下班赶地铁回家的时候,打开CFD界的推文,看到了一篇全部都是数学公式的有关TVD格式的理论推导,他会怎么做?不要指望一个正在上厕所玩手机的人阅读你的CFD理论。因此在2017年,CFD界推了一些不痛不痒的媒体类文章。但这违背了CFD界的原本初衷(偏向CFD理论)。
所以目前面临一个问题
- 坚持推CFD理论?
- 媒体类CFD公众号?
第一个CFD媒体(2018-)
做CFD媒体。
CFD界在2015年做的不是第一个CFD公众号,但是目前做到了最大的CFD公众号。CFD界现在要做第一家CFD媒体。幸亏纸媒的没落,才有了每个人自己的品牌。在CFD未来的推文中,专注于媒体的角色。我每天都关注CFD大厂、理论、CFD创业公司、就业择业、CFD名人等的消息,我觉得值得推的都会推出去。
CFD理论不做了?做。我把CFD理论转移到其他平台:CFD百科以及东岳流体。CFD中文网也很适合讨论CFD理论。这样的区分定位很合适。我不期望用户在公交车上看CFD界上的理论,只希望能在上班等车以及其他的空闲时间,获取一些CFD相关资讯。
最重要的是微信公众号不适合发布适合长期讨论的CFD内容,完全没有存续性。问一下自己:你们翻过2016年的CFD界的文章么?CFD理论是陈年老酒,越陈越香。CFD-online上面的讨论有的长达20年。经典的CFD算法现在还有人在用。类似这种内容,发在了微信公众号,存续期顶多一个星期。完全是浪费了。
类似的CFD媒体国外有很多,国内还没见过。国内的公司会做么?短期我觉得未必。
- 首先,不具备相当CFD经验的人不能对CFD新算法/事件作出评论。
- 其次,没有利润的事情,公司一定不会做。
- 最后,有人做是不够的,做这件事需要这个人的热情和兴趣。
我重申,所有平台CFD界、东岳流体、CFD中文网、CFD百科均没有盈利途径,且我一直在自己补贴(找我合作的除外)。我也不想去为纯粹的CFD平台去寻找盈利途径,广告会破坏用户的体验。广告主的产品如果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我更不会去宣传。但是需要有一个人去为了CFD去做一些事情。
我只是喜欢做这个事,并且我persist
我相信在未来CFD界在明确的定位下会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CFD从业者,不管你来自工业界、学术界,本科或者博士后。只要你的职业是CFD,一定有你所需。
国内的CFD工业界并不明朗,但记住,这不是夕阳,是朝阳还没有升起
-
w3 创立之初就是本着:
Tim Berners-Lee, w3 发起者之一,入是说:
@timberners_lee
30 Nov 2018
More
The open web is #ForEveryone to exercise their freedom of expression. It is a creator’s ally. Let's make sure it stays that way.诸如像 Facebook ( Wechat 只是更进一步) 作为对 w3 精神的一种独特解释,RMS 对其一直炮轰不止。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个问题。
比如像: 谢益辉的技术吐c*:
微信最可恶的地方在于它倾向于把人锁在手机上,我看不出有任何技术性的理由(硬件?软件?)要把人硬锁在手机上,只能揣测手机端是微信的招财猫,只有在手机端才有暴利可图。不然为什么那么多功能在电脑端都没有?历史消息不同步,查找也麻烦得要死,给公众号文章留个言,非得在手机上戳戳戳戳半天(当然,可以在电脑键盘上打好了复制到手机,再从手机复制过去,就问你香不香菇)。
再比如像 : Cal Newport 的观点:
My commentary on social media has traditionally deployed a narrow focus on the individual: this is how social media is harming you, and here is what you can do to avoid these ha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