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最新
  • 版块
  • 东岳流体
  • 随机看[请狂点我]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不使用皮肤)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CFD中文网

CFD中文网

  1. CFD中文网
  2. Algorithm
  3. 多相流与矩方法的数学模型

多相流与矩方法的数学模型

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Algorithm
106 帖子 31 发布者 365.7k 浏览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金石为开金 离线
    金石为开金 离线
    金石为开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12

    @李东岳 曾经网上下载过 没研究明白

    李东岳李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在 中回复了 金石为开 最后由 编辑
    #13

    @金石为开
    Pbm算法很复杂,问题也非常多,入坑需谨慎,已经有前人为止奋斗终生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李东岳 编辑
    #14

    我对界面类模型也比较感兴趣。据我所知用的比较多的是

    • CICSAM
      * HRIC
      * OpenFOAM植入的,暂时称之为Weller+MULES
      • 网格依附类
    * Level-Set类
    * SLIC等
    

    但是目前研究的不是很深入,只是了解界面捕获类,感觉写不出来很宏观很整体的介绍。有人对界面那面各种方法都玩的比较深入的么,概括概括让大家学习学习。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W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W 离线
    W 离线
    wwzhao 超神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15

    @李东岳 界面跟踪方法(interface tracking method)要求网格与两相界面完全重合,所以level-set和SLIC应该属于界面捕获方法(interface capturing method)。

    yhdthuY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winsway_zeroW 离线
    winsway_zeroW 离线
    winsway_zero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6

    总结的非常好,给我刚入门的小白有了一个框架,非常感谢!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W 离线
    W 离线
    wenjinlv
    写于 最后由 李东岳 编辑
    #17

    @李东岳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yhdthuY 离线
    yhdthuY 离线
    yhdthu 大神
    在 中回复了 wwzhao 最后由 编辑
    #18

    @wwzhao 前辈这种分类是按照advect的显隐式处理分的类,几何重构属于显式tracking,代数重构属于隐式capturing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李东岳 编辑
    #19

    以上主观言论来自于我这几年一行一行拆解开源代码OpenFOAM中VOF求解器interFoam,双流体模型求解器twoPhaseEulerFoam、自己写的Euler-QBMM求解器以及近期研究的欧拉拉格朗日求解器MPPICFoam的经验总结。

    我们最终确定将使用Euler-QBMM求解器进行计算的算例以及代码提交给Computer Physics Communication

    @wenjinlv 咋了老铁

    @anubis 抱歉才想起来,请看这个文章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9250914004448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L 离线
    L 离线
    l.j刘侃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0

    十分赞许李博士在多相流领域所做的开创性工作。我在多相流的工业应用领域也有一定的尝试,主要是针对灰尘堆积部分。自己也发展了一些比较直接的工程化模型。多相流的收敛失败去年达到840多次。个人认为,收敛问题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不能在这个方面上取得突破,难以在真正多相流的大项上推广,可能只能针对某一特殊工艺。如果在碰撞和孔隙结构对工况的影响不能忽略的情况下,采用拉格朗日法是难以避免的。而即便采用目前的MP-PIC方式,在一个全工程尺度上,依然是不实际的。从现在的发展来看,可能近期想可能能够取得的应用还主要是针对特定工况的。PBM对于空间的体分的拟合还能接受,但是对于静态堆积的拟合还是有一定差距。而对于一些非微观模型,如何在工业中直接获取模型中的变量值又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总得来看,针对多相流的工业化应用,发展出一个统一的适用模型,在近期可能还是比较困难的。针对特定工况的,多相流求解器可能是近期的一个热点。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李东岳 编辑
    #21

    @l-j刘侃
    刘老师好久没来,得俩年了吧。。。最近在算什么。突然来发个帖子基本上把总结的都该总结了,哈哈。多相流这面确实不成熟,比单相流好玩太多。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L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L 离线
    L 离线
    l.j刘侃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22

    @李东岳 目前主要还是针对除尘工艺的模拟的,最重要的一个工艺环节就是高压脉冲气流的反吹清灰,这是工艺的一个关键点,也是解决很多堵塞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但是由于是高压反吹,所以反吹气流属于音速流,同时又要穿过一层多孔介质,最后把多孔介质外层的堆积尘饼层吹掉。花了大量的精力在这个工艺的模拟上,想在欧拉欧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但是收效甚微。目前这个环节基本放弃了,只能搞搞灰分堆积的过程了。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落 离线
    落 离线
    落子不悔
    写于 最后由 李东岳 编辑
    #23

    @李东岳 李老师你好,我正在做气固两相流。想采用这个流场模型来验证我的数值方法,他的平均流向压力梯度该怎么加载,我一直很困惑,还望老师解惑!

    0_1516197128746_b12fd179-e720-4181-a4a3-ccbb863a6af5-image.png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李东岳 编辑
    #24

    @落子不悔 你可以试试在速度方程中加个源项压力梯度常量:

    fvVectorMatrix UEqn
            (
                fvm::ddt() 
                + 
                ...
                == gradP
            );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落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落 离线
    落 离线
    落子不悔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25

    @李东岳 谢谢李老师的回复,因为我用的是MATLAB编程,所以上面实现最简单的方法是不是就是在速度方程的右边加一个矩阵就行了?如果是加的这个矩阵有什么讲究呢?再次烦请您解答一下!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6

    就是在速度方程的右边加一个矩阵就行了?

    应在在你速度分量的Ax=b系统的b上加一个值,好像跟你说的是一个意思吧?

    如果是加的这个矩阵有什么讲究呢?

    应该严格计算而来啊,比如从$\frac{\partial p}{\partial x}$计算而来。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K 离线
    K 离线
    Kingkong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7

    学习了,最近正好刚刚在接触多相流这一块。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李东岳 编辑
    #28

    http://dyfluid.com/docs/multiphase.html

    随便加点内容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K 离线
    K 离线
    Kingkong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9

    大神,能否甩一波参考文献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H 离线
    H 离线
    Harvest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0

    @东岳 ,李老师,我想问一下这些多相流模型对颗粒尺寸与流体网格有没有什么要求,是不是都要求颗粒尺寸必须小于网格,小于的量级是多少,按照曳力模型,是颗粒与流体的相对速度,如果划分网格的话,应该是颗粒速度与流体网格的速度之差,但是看到有文献双流体模型计算颗粒大于网格尺寸的,感觉不太合适 还有有没有适用于流体及大颗粒的模型 谢谢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1

    多相流模型对颗粒尺寸与流体网格有没有什么要求

    宏观模型网格要求不大。微观模型网格需要充分的小才能捕获微观行为。

    颗粒尺寸必须小于网格,小于的量级是多少

    没有普适性答案,SCI里面什么量级都有

    但是看到有文献双流体模型计算颗粒大于网格尺寸的,感觉不太合适

    是的,我也见过 :mihu: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winsway_zeroW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登录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最新
  • 版块
  • 东岳流体
  • 随机看[请狂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