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D中文网

    CFD中文网

    • 登录
    • 搜索
    • 最新

    多相流与矩方法的数学模型

    Algorithm
    28
    100
    136922
    正在加载更多帖子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L
      lcj4ever @李东岳 最后由 李东岳 编辑

      @东岳 qmom设置.png

      东岳老师,还想请教一下,我想在液固体系中应用pbm模型,选择qmom方法时,试了不同的矩初值,可最终得到的平均粒径都没有变化,都等于我预设的最大粒径(我用离散法就可以得到平均sauter粒径和NDF分布),实在是不明白哪里出了问题

      walten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李东岳
        李东岳 管理员 最后由 编辑

        有可能你的源项没有起作用?

        2023年线下CFD课 报名正式启动 http://dyfluid.com/class.html
        CFD高性能服务器 http://dyfluid.com/servers.html

        L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L
          lcj4ever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东岳 离散法用了同样的聚集核和破碎核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Y
            yfclark 讲师 最后由 编辑

            @东岳 感谢东岳老师的严谨,不过我没看这个了,现在在搞欧拉拉格朗日方法:chigua: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J.
              .J. 最后由 编辑

              最近在看了下Rong Fan (2004) Application of the direct quadrature method of moments to polydisperse gas–solid fluidized beds这篇介绍DQMOM植入MFiX中的论文,这个算法和QMOM,还有李博你说的QBMM有什么应用场景上的区别吗?只是大概知道DQMOM和QMOM在求解数密度矩的策略上有不同。因为现在有个想法是利用PBM加入合适的聚并破碎模型,或者粒径增长项去描述颗粒聚团的输运,从而修正曳力,类似的工作目前看到过程所的Shanwei Hu有研究。他是用的QMOM,我在想用DQMOM是不是也行?

              Blog: http://www.cnblogs.com/Jay-CFD/
              Research Gat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Weijie_Yin2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李东岳
                李东岳 管理员 最后由 李东岳 编辑

                解释一下现在的PBM、PBE以及各种矩方法

                是这样,Population balance model我们一般是称之为模型,框架。类似拉格朗日框架。具体的PBM里面的方程,一般叫population balance equation、generalized population balance equation或者kinetic equation,他们有区别。比如PBE一般用来模拟粒径变化,KE一般考虑多速度分布。GPBE都考虑进去。从复杂角度来讲,PBE最简单,KE中等,GPBE最复杂。不过,即使最简单的PBE,在求解算法这面已经非常麻烦了

                QBMM是积分矩方法,包含所有QMOM、DQMOM、CQMOM、EQMOM、ECQMOM、HyQMOM、CHyQMOM

                只是大概知道DQMOM和QMOM在求解数密度矩的策略上有不同。

                二者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传输变量。CFD这面不都喜欢各种原始变量、守恒变量么。在矩方法里面,积分点和权重是原始变量,矩是守恒变量。QMOM、EQMOM等所有MOM里面传输的是守恒变量,只有DQMOM传输的是原始变量。原始变量比如积分点就是粒径,DQMOM就是把粒径这个变量传输了

                因为现在有个想法是利用PBM加入合适的聚并破碎模型,或者粒径增长项去描述颗粒聚团的输运,从而修正曳力,

                你说的这部分工作应该在2000年就有了,这部分工作特别特别成熟了。比如商软里面都有植入。这部分工作一般叫CFD-PBE,就是PBE计算粒径,然后更新曳力。在算PBE的时候,有各种不同的算法,我们如果只考虑矩方法,这面还有很多比如QMOM、DQMOM、EQMOM等各种。QMOM是1997年提出的最早的算法,DQMOM应该是在2003年

                类似的工作目前看到过程所的Shanwei Hu有研究

                Hu and Liu的工作,你可以把PBM(粒径)和EMMS(曳力)分开看,PBM和EMMS是两块东西,他们实现的是PBE算粒径,然后feed进EMMS

                他是用的QMOM,我在想用DQMOM是不是也行?

                QMOM足矣。
                采用什么QMOM、DQMOM还是EQMOM取决于你要计算的工况。最简单的情况,QMOM、DQMOM、EQMOM等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你只关心破碎聚丙,QMOM足够了,并且足够简单

                我之前对比过QMOM和EQMOM Droplet breakage and coalescence in liquid–liquid dispersions: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kernels with EQMOM and QMOM,对于PBE你那种聚丙破碎,EQMOM完全没必要,费时费力。DQMOM也同样。我之前用了3个月时间什么都没干,把PBE的算法写成了一篇英文,你说的这些问题,在我这篇文章里面都有介绍: Quadrature-based moment methods for the population balance equation: an algorithm review 要做矩方法的可以看一下,跟其他资料一样简单详细。其实也可以看QMOM、DQMOM的原始文献。但原始文献基本理论太多又特别长。这篇文章是讲PBE的,没有包含KE和GPBE,因为当时我只研究了PBE。我从17年开始研究的GPBE,今年做的KE。等我过几年KE研究明白了,可能会写一个Quadrature-based moment methods for the kinetic equation: an algorithm review吧 :high:

                其实PBE这面求解很简单,就像之前说的,2000年后就很多人在做了,做CFD-PBE耦合。CM方法到处都有人玩。目前KE和GPBE的求解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做PBE太幸福了,QMOM的传输方程只有4个或者6个。可以看看做KE或者GPBE的矩传输方程,多达几十个。这也就是CQMOM、HyQMOM等发挥主要之力的地方。HyQMOM是2018年才提出的新算法。目前只有2篇文章。我正在植入。另外,

                连续性方程 + 动量方程 = 一积分点QMOM传输方程
                连续性方程 + 动量方程 = 一积分点QMOM传输方程
                连续性方程 + 动量方程 = 一积分点QMOM传输方程

                所以在玩了矩方法之后,从上往下看,站在难的算法看简单的。会发现NS方程不过如此

                :duang:

                针对你的,我建议你直接上QMOM,省时省力。毕业要紧。等有经费了,再挑难的来

                2023年线下CFD课 报名正式启动 http://dyfluid.com/class.html
                CFD高性能服务器 http://dyfluid.com/servers.html

                .J.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J.
                  .J.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东岳 非常感谢李博耐心回答。也就是说QMOM计算量比DQMOM小对吧?因为现在对MFiX平台熟悉点,所以想的是在这个平台做点工作,而恰好MFiX有DQMOM的植入。这两个算法的速度差很多吗?如果DQMOM计算量大的话,应该会有别的方面的优势吧?

                  我们这边是基于EMMS做一些介尺度曳力方面的工作,但是感觉有点做到头了,所以想换点思路,博士搞原创还是挺难。。

                  Blog: http://www.cnblogs.com/Jay-CFD/
                  Research Gat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Weijie_Yin2

                  李东岳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李东岳
                    李东岳 管理员 @.J. 最后由 编辑

                    QMOM和DQMOM差不多,那你就用MFix的DQMOM吧,速度没啥差别,对于你那面的句柄破碎,基本一样。

                    PBM坑太大了,要换PBM有很多可以玩

                    2023年线下CFD课 报名正式启动 http://dyfluid.com/class.html
                    CFD高性能服务器 http://dyfluid.com/servers.html

                    .J.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J.
                      .J.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东岳 什么时候可以像李博一样优秀

                      Blog: http://www.cnblogs.com/Jay-CFD/
                      Research Gat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Weijie_Yin2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walten
                        walten @lcj4ever 最后由 编辑

                        @lcj4ever 你好,请问一下,使用QMOM方法的时候,矩初值怎么计算的?一般是采用六个,这六个矩的初值怎么算的呢?就比如我算颗粒增长,我知道初始填料的平均粒径,密度,重量,怎么算这些初始填料的初始矩呢?

                        L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L
                          lcj4ever @walten 最后由 编辑

                          @walten 我现在也不太清楚,你可以参考东岳老师的文章,楼上有贴图

                          walten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walten
                            walten @lcj4ever 最后由 编辑

                            @lcj4ever 感谢提醒,我看到了。试试看吧,不知道跟PD算法有什么不同~

                            李东岳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李东岳
                              李东岳 管理员 @walten 最后由 李东岳 编辑

                              @walten PD算法是用来从矩计算节点和权重的,也叫矩转置算法,moment inversion algorithm

                              下图中方程14右边的m都是已知的,4个方程,2个未知权重,2个未知节点,方程封闭。不过是非线性的。需要非线性求解器。但PD算法不需要非线性求解器。

                              捕获.JPG

                              2023年线下CFD课 报名正式启动 http://dyfluid.com/class.html
                              CFD高性能服务器 http://dyfluid.com/servers.html

                              walten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walten
                                walten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东岳 谢谢东岳老师的耐心指教,我现在的问题就是不知道4个m的初值是怎么得到的。。。。卡在这里了。。。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杰
                                  杰克逊 最后由 编辑

                                  walten 2019年11月22日 上午10:25

                                  @东岳 李老师,我想请问下,我用CFD-PBM计算雾状流,气相为连续相,液滴为离散相,fluent的PBM里面有合适的聚并破碎模型吗?或者说液滴的聚并破碎可以用PBM很好的模拟吗?感谢感谢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李东岳
                                    李东岳 管理员 最后由 编辑

                                    @杰克逊 在 多相流与矩方法的数学模型 中说:

                                    液滴的聚并破碎可以用PBM很好的模拟吗?

                                    PBM专门做这个的,弄吧,可以弄
                                    具体用什么聚并破碎模型不好说,需要调节参数,自己植入也行,这个不难

                                    2023年线下CFD课 报名正式启动 http://dyfluid.com/class.html
                                    CFD高性能服务器 http://dyfluid.com/servers.html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杰
                                      杰克逊 最后由 编辑

                                      @东岳 好的,那我继续往下学习学习,感谢您的回复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杰
                                        杰克逊 最后由 编辑

                                        @东岳 东岳老师,比如我用fluent做液液体系液滴聚并,想写进去一个破碎模型,但是破碎模型里有积分项,我在写UDF的时候应该怎样处理呢,如果直接写进去计算量会不会太大,每个时间步每个网格都得积分一次,我看您的论文里用of 实现过相关模型,恳请赐教,感谢感谢!2019-12-25 20-28-51.jpg 例如这个模型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李东岳
                                          李东岳 管理员 最后由 编辑

                                          每个时间步每个网格都得积分一次完全不是问题,计算量不大

                                          2023年线下CFD课 报名正式启动 http://dyfluid.com/class.html
                                          CFD高性能服务器 http://dyfluid.com/servers.html

                                          杰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杰
                                            杰克逊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东岳 好滴,谢谢东岳老师:baobao: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L
                                              lzf 最后由 编辑

                                              入坑了一年,回头才看明白写的是什么。。。

                                              liujunCFD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liujunCFD
                                                liujunCFD @lzf 最后由 编辑

                                                @lzf 看来我得明年这个时候再来看看:136: :136:

                                                高超声速燃烧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C
                                                  cultivate @李东岳 最后由 cultivate 编辑

                                                  @李东岳 李老师你好,我刚开始学习矩方法,可能描述的不是很清楚。请问求矩的时候,好像是需要给定d10和标准差,但我看公式里还有有一个d32,这个是怎么求呢?还是说d10等于d32呢

                                                  bestucan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bestucan
                                                    bestucan 版主 副教授 @cultivate 最后由 编辑

                                                    @cultivate https://baike.baidu.com/item/索特平均直径/19196425?fr=aladdin

                                                    滚来滚去……~(~o ̄▽ ̄)~o 滚来滚去都不能让大家看出来我不是老师么 O_o

                                                    异步沟通方式(《posting style》from wiki)(下载后打开):
                                                    https://www.jianguoyun.com/p/Dc52X2sQsLv2BRiqnKYD
                                                    提问的智慧(github在gitee的镜像):
                                                    https://gitee.com/bestucan/How-To-Ask-Questions-The-Smart-Way/blob/master/README-zh_CN.md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郑
                                                      郑学波 最后由 编辑

                                                      感谢前辈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疏影横斜水清浅
                                                        疏影横斜水清浅 最后由 编辑

                                                        @李东岳 李老师你好,请问你们有没有开发有关CHyQMOM方法的OpenFOAM求解器?

                                                        李东岳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李东岳
                                                          李东岳 管理员 @疏影横斜水清浅 最后由 李东岳 编辑

                                                          @疏影横斜水清浅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32591021009487

                                                          之前写过一个

                                                          2023年线下CFD课 报名正式启动 http://dyfluid.com/class.html
                                                          CFD高性能服务器 http://dyfluid.com/servers.html

                                                          疏影横斜水清浅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疏影横斜水清浅
                                                            疏影横斜水清浅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李东岳 好的,谢谢李老师,这篇文章我拜读了。关于CHyQMOM方法,我发现没有和GPBE方法那样整合出开源求解器是么。

                                                            李东岳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李东岳
                                                              李东岳 管理员 @疏影横斜水清浅 最后由 编辑

                                                              @疏影横斜水清浅 木

                                                              2023年线下CFD课 报名正式启动 http://dyfluid.com/class.html
                                                              CFD高性能服务器 http://dyfluid.com/servers.html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First post
                                                                Las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