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最新
  • 版块
  • 东岳流体
  • 随机看[请狂点我]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不使用皮肤)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CFD中文网

CFD中文网

  1. CFD中文网
  2. OpenFOAM
  3. LES模拟求助

LES模拟求助

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OpenFOAM
25 帖子 4 发布者 14.5k 浏览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8

    这个密度差异看起来差了不少。LES每个时间步都收敛了么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strive_DUTS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strive_DUTS 离线
    strive_DUTS 离线
    strive_DUT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9

    @李东岳 我设置的残差是1e-6,没太关注每个时间步是否收敛呢,李老师,需要把PIMPLE外循环次数增多吗?

    李东岳李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在 中回复了 strive_DUT 最后由 编辑
    #10

    之前论坛里面有个人残差设置的比较松,结果不好。这个帖子我一直在找,一直没找到。也是个瞬态的自由射流。他还发了云图。你设置1e-8 -9试试。不过这个我也不太确定。按道理来说不应该差太多。你跑PISO就行。库朗数小于1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strive_DUTS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strive_DUTS 离线
    strive_DUTS 离线
    strive_DUT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11

    @李东岳 谢谢李老师,我把残差设置的小一些试试。

    H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H 离线
    H 离线
    heike256
    在 中回复了 strive_DUT 最后由 编辑
    #12

    @strive_dut 可以分享下结果吗?调残差管用吗?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C 离线
    C 离线
    cccrrryyy 超神
    在 中回复了 strive_DUT 最后由 编辑
    #13

    @strive_dut 两个点需要关注下,一是网格是否足够小,二是入口的条件是否给的合适。我之前也用OpenFOAM做过LES,有点难搞,不知道你这个结果怎么样了,可以分享下么?

    I don't want to survive, I want to thrive.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4

    对哦,,这个结果后来怎么样了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strive_DUTS 离线
    strive_DUTS 离线
    strive_DUT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5

    东岳老师,各位同行,我近期也一直在修改参数重新计算,我抽空整理一下,放到论坛,还望各位大佬多指点。:xiexie: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6

    直觉感觉这个算例还是挺有意思的。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strive_DUTS 离线
    strive_DUTS 离线
    strive_DUT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7

    最近做了一些算例测试,更新一下结果,欢迎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入口脉动通过InflowGenerator产生,主要修改了入口的湍流强度和湍流普朗特数。有关残差问题,我尝试缩小至1e-9,结果并没有变化。
    另外,图中的红色曲线是两篇不同文献的结果,同样使用Smag模型,看起来差距很大。这里附上参考文献2的一些模拟结果,感觉是Smagorinsky模型不太合适呢。
    240万网格模拟结果:
    240.jpg
    330万网格模拟结果:
    330.jpg
    参考文献2的模拟结果(SM:Smagorinsky;WL:Wale;VR:Verman;SMD:Dynamic Smagorinsky):
    Petit等人液氮LES数据.jpg

    C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C 离线
    C 离线
    cccrrryyy 超神
    在 中回复了 strive_DUT 最后由 编辑
    #18

    @strive_dut 你这个就是射流,然后物性剧烈变化么?有传热的过程么?看330万网格的结果,好像湍流强度影响很大,蓝色那条线其实和实验对的还可以呀。话说湍流强度在inflowGenerator里面怎么体现的,我记得它只能给雷诺应力的6个分量吧。

    I don't want to survive, I want to thrive.

    strive_DUTS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9

    没想到这个跟湍流强度的关联这么大。这是什么工况,为什么跟进口湍流强度关联这么大。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strive_DUTS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strive_DUTS 离线
    strive_DUTS 离线
    strive_DUT
    在 中回复了 cccrrryyy 最后由 编辑
    #20

    @cccrrryyy 您好!我算的是可压缩射流,物性变化比较剧烈,具有高密度梯度。射流与环境存在传热过程。
    蓝色的线,射流的液核长度比较短,跟实验差别比较大,其他区域还算理想。我正在测试一个Prt=1.0的Case,看看结果。
    您说的对!是给的雷诺应力,雷诺应力计算的时候是(UI)^2,这个I应该指的湍流强度吧?

    C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strive_DUTS 离线
    strive_DUTS 离线
    strive_DUT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21

    @李东岳 李老师,这个是超临界压力下的射流,工质是氮气。具体工况如下:
    QQ截图20221114191000.jpg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C 离线
    C 离线
    cccrrryyy 超神
    在 中回复了 strive_DUT 最后由 编辑
    #22

    @strive_dut 我之前用火焰面模型做过射流火焰的模拟,说白了就是构造标量,对应不同的密度、粘度、温度等等,实际求解的是这些标量的输运方程。感觉和你这个可能很相似,不过你涉及到传热了,那湍流普朗特数确实也是个影响点。

    我的模拟一开始也是射流太长,速度衰减很慢,尝试调整很多参数都用处不大,包括湍流强度。后来是调整了inflowGenerator的特征长度才有效果,那个长度当时是给到了喷口管径的40%还是多少。算很大的数值了,因为一般按照RANS的经验会给5%左右的管径吧。

    说实话这个过程有点难顶,让我对inflowGenerator都产生了一些怀疑。你有试过什么别的入口方式么?

    I don't want to survive, I want to thrive.

    strive_DUTS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strive_DUTS 离线
    strive_DUTS 离线
    strive_DUT
    在 中回复了 cccrrryyy 最后由 编辑
    #23

    @cccrrryyy 您说的这个方法我在文献也看过,不过跟我这个方法完全不同,就没太关注。
    我也按照您的方式调整一下特征长度,看看效果怎么样。特征长度我现在给的是管径的10%。您调整后与实验对的怎么样?
    我试了of自带的turbulentInlet,效果不好,别的我也没再找过。我看我这个方向的文献大多基于inflowGenerator。我现在觉得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湍流强度,就是雷诺应力影响比较大;再一个就是LES模型,我想试试动态Smagorinsky呢,无奈没找到extend版本的,也没再做修改。

    C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C 离线
    C 离线
    cccrrryyy 超神
    在 中回复了 strive_DUT 最后由 编辑
    #24

    @strive_dut 我这边文献里面倒是很少提到用inflowGenerator,所以当时一直不太明确这个入口条件到底如何。按你说的,这个东西用的人很多,那我就放心了:140:
    调整特征长度后,和结果对的相当不错了,与之前相比有很大的提升。
    亚格子模型这块,我感觉其实可能影响没有那么大,因为当时我看到同一个算例,用Smagorinsky,dynamic Smagorinsky或者WALE的都有,甚至k方程的也有,都差不多。

    I don't want to survive, I want to thrive.

    strive_DUTS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strive_DUTS 离线
    strive_DUTS 离线
    strive_DUT
    在 中回复了 cccrrryyy 最后由 编辑
    #25

    @cccrrryyy 感谢感谢!给我指了一个好的修改方向!我做过RANS模型的对比,确实影响不大,但我看文献里有的是Smagorinsky算的很好,比如文献1,有的就是算的误差比较大,比如文献2,一头雾水:136: 还是得自己测试呀!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登录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最新
  • 版块
  • 东岳流体
  • 随机看[请狂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