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Algorithm

基本理论区

394 Topics 2.0k Posts
  • 到底静压值是怎么得来的?

    1
    1 Posts
    2k Views
    L

    压差是分析很多工程设备的关键参数,在之前,主要都是针对多孔介质的Ergun模式来处理这一块。
    也跟试验对比很好。但是,最近新开发的一个模型,虽然与试验的结果对比比较好,但感觉总是有问题。
    于是不知道CFD中静压值到底是怎么得出来的?
    对于一块多孔介质好像比较好处理,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多孔介质表面沉积了灰,这个时候这块的整个压降会升高,然后灰越堆越多整个表面的压降都会升高。然而,这个局部压降和表面灰的分布十分相关,造成整个表面的这个灰分的压降相差一千多Pa。而最后一般的检测压降点,都是压差变松器的两个接口,一般都是设置在容器外壁的。但是如果我模拟检测点和试验一样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压差比我的表面计算压差平均值要小得多。(压差是1200多Pa,但是我的多孔介质有800多Pa,加上平均粉尘层的压降有640多Pa,合起来应该有1400多Pa,而不是1200多Pa.)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个通过N-S方程求解的压力项到底是怎么处理的?
    当他通过一层多孔介质的时候,多孔介质内部有压力源项,而在外部没有,那么当他气体从多孔介质外向内流通的时候,他的这层压力和速度是怎么计算的?如果这个时候我再添加一个源项在多孔介质层,而这个源项在多孔介质外是没有的,那么这层额外的源项是不是也会通过增加流体的静压来表达呢?(通过伯努利方程似乎很好理解,但是N-S是怎么实现的,他的这个\Delta P 是怎么获得的?)

  • GPU计算: 多相流应用

    3
    3 Posts
    3k Views
    L

    DEM加速比很高
    CFD好像一般

  • 如何理解CFD问题只有三维

    3
    3 Posts
    2k Views
    L

    二维的vorticity只有一个方向 实际上从涡的形成来看 二维似乎并不适合一些涡量的模拟
    但是对于一些简单的流场 实际上2D具备非常大的优势 他的处理简单 很多算法很好自编程实现
    并且网格可以完全mapped 最大的优势 还是在于后处理的一目了然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理论研究还是集中2D 但是2D可能不是太适用Fluent Fluent主要接轨工程实际问题

  • 1 Posts
    1k Views
    L

    各位专家好:
    在多孔介质模拟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在发表文章中省略了。但是确实是一个直观的问题,我的模型,RANS方法中,不管采用哪一种,在多孔介质的近壁面处的拟合的速度与实测值总是具备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我分析认为是在较高阻力降的多孔介质环境下,气流在流经多孔介质表面时,一部分流体会因为高阻降而产生流向变化,形成比较复杂的近壁面流场。而在这个近壁面流场中,因为Fluent默认是采用的多孔介质域或者是多孔跳跃面,应该是对这层近壁面没有处理的,依然按照充分发展层处理,造成这层近壁面的流速(甚至是流向)与实测值都有较大区别。
    虽然能够较好的拟合实时压降(Endo based equations),但是如果在近壁面流场不符合实际的话,那么很显然对于最后的表面覆尘的预算难以符合实际情况。不知道大家对于这种多孔介质的近壁面流是否有过研究,或者能够有比较好的解决思路?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想法和建议,感谢,再次感谢!
    下图为提出新模型对于滤管外壁的模拟和实测结果对比:
    0_1544421734755_compare.png

  • 3 Posts
    2k Views
    AlexA

    @东岳 老师,没理解您的意思。后面的$\alpha_q\lambda_q\nabla·\vec{v_q}I$中单位二阶张量是表示体形变率仅出现在法相应力中,红框内等于$-\frac{2}{3}\lambda_q$时才能与法相应力对应啊

  • 二维轴对称动量方程

    3
    3 Posts
    2k Views
    AlexA

    谢谢老师,我找出来看一下

  • 4 Posts
    3k Views
    李东岳

    0_1543372305704_捕获.JPG

    https://www.ansys.com/-/media/ansys/corporate/resourcelibrary/article/aa-v2-i2-coupling-momentum-and-continuity.pdf

    刚看了下,Fluent那面也只是速度和压力耦合求解。能量抛在了外面。

    但是另一个文档速度压力能量放在了一起 : http://www.bakker.org/dartmouth06/engs150/05-solv.pdf

    速度压力耦合求解在高超那面用的多,如果分析N-S方程的数学特征(双曲抛物),你需要把u, v, w, p当成矢向量,然后求特征值特征向量。接下来求解这个矩阵就是耦合算法。我目前只是了解到思路,没亲自植入过。可

  • 2 Posts
    2k Views
    李东岳

    多谢,已更新

  • 2 Posts
    2k Views
    李东岳

    5右边多写了个$\rho$吧,谢谢!回北京我更新一下

  • 超声速湍流平板计算问题

    3
    3 Posts
    2k Views

    网格加密到Y+<1,计算结果变化不大,对流通量用二阶MUSCL, AUSM格式

  • 关于bubble flow中的通量计算问题

    5
    5 Posts
    3k Views
    yhdthuY

    @东岳 如此说来,除了加密网格,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啦:zoule: :zoule:

  • 2 Posts
    2k Views
    李东岳

    从特征来看,是双曲形方程。是步进形式的问题。

  • 一个小bug调试了一个月

    3
    3 Posts
    2k Views
    李东岳

    对,然后不计算边界的话就是0

  • 5 Posts
    3k Views

    @him 谢谢解答,另外一般商业软件的定常求解器是用的时间推进来求解的吗?如果是时间推进的定常求解器,这种不稳定的振荡可否理解为流场随时间的变化?

  • 31 Posts
    29k Views
    H

    如果使用standard KE,计算二维流场,在某个高雷诺数下把Cd, Cl, St都算对,那么说明碰对了,意思就是好运。这并不能说明standard KE可以算对漩涡脱离。

  • 21 Posts
    15k Views
    H

    但是RC插值没有离散,因为它是显式计算源项 -- “速度插值+高阶压力导数项”。

  • 自适应网格优化 求助!!!

    1
    1 Posts
    2k Views

    基于2011年发表在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的文章Adaptive mesh refinement based on high order finite difference WENO scheme for multi-scale simulations,并根据您文章的网格自适应算法编写了一套计算程序,在计算双马赫反射算例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受困许久,希望大神指点迷津~ 在此诚挚感谢
    遇到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在计算双马赫反射问题时,在Kelvin-Helmholtz rolls两侧流场出现较大的震荡,局部密度云图及网格自适应加密情况如图1所示,震荡区域存在粗细网格过渡,故怀疑在粗细网格过渡中存在算法错误或者代码错误(我已多次检查代码,未发现代码错误,但不能完全排除仍有代码错误存在)。
    0_1536922532180_9e8d3f5c-b1c2-4828-bec3-8e472986a4d2-image.png
    (a)局部密度云图(红框处为存在流场震荡处)
    0_1536922552890_10e26979-d84c-4d89-956b-e81584a6adb5-image.png
    (b)局部网格生成
    0_1536922574620_04fd03c7-eca8-4851-a7e4-3c342cae3939-image.png
    (c)总体密度云图
    0_1536922591916_530a5e07-8d83-41c6-b1e3-338c5acb0b3a-image.png
    (d)总体网格生成(黑色区域表示网格加密)
    图1 局部密度云图及网格自适应加密情况
    该程序采用C++语言编写,流场计算使用有限差分法,五阶WENO格式,Steger-Warming通量分裂,2D欧拉方程,时间推进采用3阶Runge-Kutta方法;网格自适应加密方法和加密准则与您的论文有所不同,采用基于原始根网格进行加密,每个网格单元生成3×3个子网格单元,加密准则使用密度梯度(∂ρ⁄(∂x+∂ρ⁄∂y))。一共使用三层网格,在计算域[0,3]×[0,1]中,原始根网格单元数量为300×100。Layer 0表示原始根网格,Layer 2表示最密的网格。Layer 2比Layer 1略大,覆盖Layer 1,两层网格的间隙为3个根网格单元的尺度,如图2所示。以此希望精准捕捉激波,并适当减少网格生成数量。子网格层的时间步长为父网格层的1/3。
    父网格层每计算完一步,对父网格节守恒量(ρ,ρu,ρv,E)和守恒量对时间的导数[ρ’,(ρu)’,(ρv)’,E’]进行五阶加权(类似WENO加权)空间插值,求解出子网格层边界的虚网格节点的相应守恒量及其导数。并将前一时间步和本时间步插值出的通量及通量导数使用Hermite插值,以获得三个子时间步的相应变量,作为加密网格层的边界条件,并使用式(1)作为Runge-Kutta时间推进的中间步的边界条件。
    0_1536922724975_5a02e4bb-a1eb-4fce-884b-9d73584cc27c-image.png
    在子网格层三个时间步计算完成后,父网格层被子网格层覆盖的节点数值被子网格对应同位置节点更新。每一或两个根网格时间步重新生成一次加密网格。
    0_1536922743488_5f7e9dc2-9e8c-44f9-88fb-73083e652ec1-image.png
    (a)粗网格和细网格
    0_1536922779864_ecb19b47-59e2-4210-97fb-4d0f9de2d195-image.png
    b)不同层次网格
    图2 网格加密示意图
    其他相关的情况介绍:
    在一次测试中使网格只加密,不减少,结果显示流场基本没有前述震荡,结果如图3所示。此算例应该可以证明该程序计算格式是正确的。然而,由于生成网格实在太多,不具实际应用意义。
    0_1536922795688_29716dff-e9d7-4afb-a475-b7a750cebe66-image.png
    (a)密度云图
    0_1536922809856_e6bd76e2-af3b-4966-9f15-c3e59d18ea3b-image.png
    (b)网格生成情况(黑色为加密区域)
    图3 网格只加密不减少的计算结果

    不知大家在调试程序过程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希望大家能够指出
    (1)我对算法的理解是否存在错误,特别是粗细网格过渡部分的算法;
    (2)解决该问题有何建议;
    (3)能够告知粗细网格过渡区域,造成的流场震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再次感谢大家!

  • 4 Posts
    4k Views

    @东岳 这个边界条件已经整合到exteranlHeatFluxTemperature里面了,算的也是温度梯度,也就是$q=-\kappa \frac{\partial T}{\partial n}$,这种边界按照FDS技术手册里面应该是DNS的计算方法。
    LES计算时给定的方法是$q=h \Delta T$,$h$是对流换热系数。openfoam里面的边界条件要么是固定值要么是梯度,这种差值不知道在of里面能不能实现

  • 关于气液分离的采出分率问题

    2
    2 Posts
    2k Views
    C

    补充一下,不知道这些图中的这些数据点是如何提取的,谢谢大家

  • 均匀各项同性湍流的初场设置问题

    4
    4 Posts
    3k Views
    B

    @shifc 不知道你现在解决了没有,我最近做格栅湍流也碰到了同样的问题,我的解决方法是谱空间的复速度对三个坐标轴必须都是共轭对称的。